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-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

水稻苗床三大杀手及防治方法

2020-06-01

一、水稻立枯病

1、病原菌:病原过去一直认为是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,但从以后的研究和防治实践看,应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。病菌在土壤中越冬,水稻播种后,病菌开始侵害稻苗,秧苗缺水条件下发病严重,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,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。

2、症状识别:水稻旱育秧二叶期以后,秧苗叶尖枯黄萎缩,根毛稀少,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,很快蔓及全床。在秧苗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,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,继而枯死。

3、防治措施:①床土要调酸,主要是使用调酸、消毒、杀菌壮秧剂达到调酸、消毒、杀菌作用。②苗床发病时,可在一叶一心时期,用ph值4.0~4.5酸水,配合土壤杀菌剂,各喷施一次,或在播种前,直接把药剂和壮秧剂拌在一起(按说明用量)拌土,再进行播种,可达到前期预防的作用。  

二、水稻青枯病

1、症状识别:水稻 “青枯病” 实际上有两种,一个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,发生比较常见,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枯病,常与立枯病混合发生。其症状是水稻地上部迅速失水而枯死,秧苗枯死时仍呈绿色;另一个就是本田后期发生的细菌性基腐病,表现为田间零星发生,甚至1穴中仅有1、2株发病,病株基部茎节发硬、变黑并伴有恶臭味。

(生理性)青枯病的病因:青枯病多发生于水稻3叶前后。主要是由于低温袭击、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,比如在水稻秧田揭摸前,没有及时通风炼苗,造成秧苗徒长,揭摸后,秧苗不能适应环境,而造成稻苗体内水分供给失调,继而引起地上部迅速失水而枯死。

2、青枯病的防治:在苗齐后,及时通风炼苗,只要不是大风天,阴天情况下也要坚持通风炼苗。水育秧田,在大风降温到来前,通过调节水层来护苗。立枯病、青枯病总的根缘是地上、地下部生长失调(如徒长或伤根),造成地下部根系相对差,在遇到特殊天气,地上叶片蒸发量大的情况下,根系供水不够,地上失水干枯。

三、水稻绵腐病

1、症状识别:绵腐病常见于水秧田,,病菌普遍存在于污水中。水稻播种后,病菌侵染幼芽,7天左右显症,起初在颖壳破口或幼芽基产生乳白色胶状物,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或幼芽枯死。秧田初期为点片发生发生,若遇低温绵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,病害会迅速扩散,造成全田性死苗。 

2、防治措施: 加强水分管理:湿润育秧播种后至现芽前,秧田厢面保持湿润,不能过早上水至厢面,遇低温下雨天短时灌水护芽。一叶展开后可适当灌浅水,2~3叶期以保温防寒为主,要浅水勤灌。寒潮来临要灌 “拦腰水”护苗,冷空气过后转为正常管理。


"));
网站地图